■ 記者 趙徑
金秋九月,五通橋區石麟鎮張坳口村滿山一片翠綠,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果香,那正是佛手柑和獼猴桃收獲的信號。
近年來,五通橋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,堅持綠色興農,推進產業融合,走差異化發展道路,讓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。
因地制宜找出路
張坳口村距離五通橋城區約30公里,全村最高海拔近700米,在五通橋區屬坡最陡、海拔最高的村落。
偏遠的地理位置、較高的海拔以及難走的村路和干旱的土地是張坳口村面臨的問題。以往,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傳統作物和外出務工,人均收入水平較低。
而現在,張坳口村結合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,種植佛手柑1000余畝。依托大型藥企,通過與藥企基地共享,按照合作社+基地+種植大戶帶動廣大農戶的模式,大力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,把發展中藥材種植與加工作為村民致富的重要手段。
目前,張坳口村已建立佛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個,生產加工各類佛手柑產品,如佛手茶、佛手蜜餞、佛手酒等。合作社與揚子江藥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,共建中藥材規范化合作基地3200畝,同時與樂山的飲片龍頭企業金林藥業簽訂了1000畝的種植協議。
在合作社的帶領下,形成了佛手茶、佛手果脯等特色產品,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鋪出了一條康莊大道。
村民陳建從2017年開始種植佛手柑,去年他賣了十幾噸鮮果,而今年鮮果市場價格更是翻番,預計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。
農旅融合富起來
佛手柑價格喜人,村民們不禁喜上眉梢。同時,張坳口村種植的紅心獼猴桃也即將售罄。
當天,村民張正洪正在獼猴桃林里采摘最后一批果實?!耙徊糠志驮诒镜厣①u,更多的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進行售賣?!睆堈闃泛呛堑卣f,目前他家的獼猴桃基本已經售完,剩下的這一批也被朋友預訂了,今年的利潤大概有五六萬元,相比往年種玉米收入高了很多。
同樣在石麟鎮的大橋村,能杰家庭農場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,發展高山優質獼猴桃300余畝,這里的獼猴桃不但品質好,還因環境優美、空氣清新,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來采摘、觀光、采風。
石麟鎮副鎮長馮梓芮告訴記者,下一步,該鎮將擴大紅心獼猴桃和佛手柑種植規模,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。同時通過農旅融合模式,讓獼猴桃和佛手柑走向更高平臺,助力鄉村振興,讓村民真正富起來。
(責任編輯:楊田甜)